欢迎访问中国共青团澳门官方游戏网站委员会网站!今天是

热门文章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理论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

2013-11-06 管理员 点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80年来,中国共青团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一、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20世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尤其是这个世纪初叶的历史,更是令每个中华热血儿女刻骨铭心。在那时,八个国家的侵略军肆虐京城的屈辱以及随之而来的亡国灭种的危机沉重地压在中国人的心头。虽然1911年的辛亥革命曾经给危机四伏的中国带来了一丝光亮,但是很快就被军阀混战的硝烟所淹没。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只能背负着三座大山,在漫漫的长夜中,蹒跚行进。

十月革命的炮声,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在了时代斗争的前沿。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前的呐喊震惊了神州大地,赵家楼的大火照亮了世界东方的天际。伴随历史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社会舞台上开始奏响激越的青春旋律。

五四运动中一批比较年轻的左翼骨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高扬五四运动科学和民主旗帜的同时,又赋予它们以新的更加深刻的内容。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群众斗争中去,促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密切地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走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个党的早期组织的筹建过程中,共产党的发起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对发展中国青年运动、在青年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陈独秀便指派小组内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俞秀松、施存统等8人正式发起建立。俞秀松担任了中国第一个地方青年团组织的书记,而团的机关就设在当时上海法租界的一个普通民居——霞飞路渔阳里6号中。为了联系和团结进步青年,上海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就在这里开办了中国党、团组织的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者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并且在这个学社的学员中发展青年团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刘少奇、任弼时二人就是从这里踏上革命征程的。

继上海青年团早期组织成立之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革命青年分别在李大钊、董必武、谭平山、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当时,党的活动是秘密的,而青年团的活动却可以公开或半公开。因此,这些团的早期组织在当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便以公开或半公开的形式开展革命工作,具体贯彻落实党组织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党的各种主张,大力推进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她像光芒四射的灯塔,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斗争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立即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且将它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派出了许多党员去加强对各地团的早期组织的领导工作。这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的张太雷从莫斯科归来。他带回了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建立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指示。中共中央局随即决定由张太雷等人主持正式建立青年团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帮助和关怀,推动了建团工作。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国有17个城市建立了地方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达5千多人。

就在国内的青年团组织迅速发展的时候,在欧洲还有这样一群中国的年轻人,他们为拯救祖国而背井离乡,他们为寻求真理而客居异邦。共同的志向使得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志向使得他们高扬起青春的旗帜。他们在法国创建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在得知国内青年团组织正式建立后,立即要求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当中就有周恩来、邓小平等为当代人所熟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2年5月5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出席会议开幕式的代表和来宾总人数达1500多人。中共领导人陈独秀、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开幕式上发表了演说。大会共开了6天,举行了8次会议,于5月10日胜利闭幕。会议完成了青年团的创建工作,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并且一致决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青年共产国际。会议选举高尚德(高君宇)、方国昌(施存统)、张椿年(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5人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方国昌被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为书记。至此,中国的青年团组织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中国青年运动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心。

在青年团一大召开的时候,中国工人运动已经形成第一次高潮,因此青年团正式成立后,立即带领各地的团员和青年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之中。在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和二七大罢工中,青年团员和青年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黄爱、庞人铨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早为工人运动献身的烈士。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为中国青年团洗礼,中国青年团组织在工人运动的高潮中成长。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青年团马上于8月20日至25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明确宣布,坚决拥护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青年团要努力协助中国共产党做好推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工作。大会闭幕后,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带领团员和青年参加帮助国民党的改组工作,选派团员和青年共产党员到黄埔军校和农民讲习所学习。1924年5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在500余名学员中有1/10的学员是青年团员或青年共产党员。曾经是旅欧青年团书记,年仅27岁的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由彭湃和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全是18至28岁的青年,其中许多人是青年团员或共产党员。

统一战线方针的贯彻施行,使二七罢工后处于低落状态的群众革命运动迅速走向高涨,青年团中央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于1923年10月创办了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者和导师恽代英在当时是该刊编辑部的主要主持者和撰稿人。《中国青年》周刊在大革命时期成为党、团组织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向各种错误思潮展开斗争的主要阵地,并且因此深受广大革命青年的喜爱,被誉之为良师益友。

大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时代又赋予了青年团新的庄严使命。为了不辜负时代的重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中共四大闭幕后的第四天召开的,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青年运动决议案》为会议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中共四大精神,动员全团准备迎接中国革命的高潮。这次会议在认真总结团二大闭幕以来17个月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确定了团的工作任务,依照新的《团章》选举产生了青年团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团中央委员会决定由张太雷担任总书记。这次会议发表了《大会宣言》。在这个《宣言》中,青年团郑重宣告:我们决议不再使用“以前那种不甚合当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名称”,青年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是帝国主义、军阀以及一切反革命派所最恐怖的名词,我们正应当很勇敢的揭示我们共产主义者真面目,让他们在我们的面前发抖。”

共青团三大闭幕不久,以五卅运动为发端的大革命高潮迅速形成,一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大搏斗拉开了序幕。

在五卅运动的发源地上海,当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枪杀事件一发生,共青团立即行动,积极发动大、中学校学生开展街头宣传、募捐活动,演讲顾正红被害真相,揭露帝国主义暴行。五卅惨案发生后,共青团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国学联,迅速在全国各地掀起规模宏大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浪潮,为五卅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卅运动的风暴,震撼了封建军阀统治的中心区域——中国北方。在英国、日本帝国主义的策划下,不同派系的军阀势力为了共同的利益勾结起来联合向人民革命力量进攻。帝国主义军队也积极与之配合,在北方地区发动武装挑衅。为抗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暴行,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北京各界人士和民众纷纷集会和请愿,北京的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给予积极的配合,并且不畏强暴,英勇参加斗争。在被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发生的惨案中,有刘和珍、杨德群等32位参加游行请愿的青少年殉难,其中有6人是共青团员。

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斗争中,烈士们用鲜血教育了全国民众,用革命的武装击溃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先行出征,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埋葬北洋军阀统治的大决战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面展开。各地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参加北伐军、支持北伐军,用无数光荣的战绩,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了瑰丽的篇章。

正当北伐战争胜利发展,工农群众运动迅速高涨的时刻,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一时间黑暗代替了光明,中国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南方,国民党右派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在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大批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大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就在这样一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5月10日至16日在武汉举行。大会严厉谴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庄严宣布:“目前革命运动已转入一极严重的时期,我们需要与敌人决最后之死战了!……大会特严重地训令全体团员勇敢地偕同全国被压迫的青年群众,在工会、农会与学生会的旗帜之下,进行更系统的、更勇猛的战斗!我们高擎列宁主义的红旗,为中国革命而踏着死者的血路前进!”这个宣言表明,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中国共青团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它将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做党的忠实助手。

共青团四大产生的第四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任弼时担任团的总书记。会后,以任弼时为核心的团中央为了维护党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坚持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斗争,这是共青团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共青团的这一历史功绩,在后来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受到了表扬。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武装斗争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共青团的代表出席了这次重要的会议。8月12日,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共青团在汉口召开了驻汉口全体中央委员会议。会议决定全团要坚决贯彻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总方针,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协助党做好开展武装斗争的工作。

大革命的失败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一些地方团组织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方向,导致在团内出现了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的错误倾向,再加上当时党内存在的盲动主义倾向,给共青团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共青团中央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及时、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带领团员和青年积极投身到武装起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

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进军井冈山,并且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会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后,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抗击国民党右派迫害和屠杀唯一正确的抉择。层峦迭嶂的井冈山,成了孕育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和青年勇敢的加入到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行列中,青春的战旗在各个革命根据地也高高地扬起。

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莫斯科成功地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更加迅速地贯彻中共六大精神,全面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后的共青团工作,中国共青团于1928年7月12日至16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中共六大的有关决议和中国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团的工作方针和任务,通过了7项决议案和团在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大纲》以及新的《团章》。大会选举产生的共青团第五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关向应担任团中央书记。

共青团五大召开后 ,团组织逐渐实现了工作方针的根本转变。从此,团的工作开始适应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据地任务的要求,重新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共青团五大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青年运动日趋活跃,共青团组织也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在革命根据地,随着地域的扩大,共青团组织也迅速壮大,到1930年10月,根据地团员数量达到10万人,共青团直接领导的青年半武装组织——少年先锋队也得到迅速发展,少先队员的数量最多时曾达到80万人。根据地的少年先锋队得到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党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曾经亲自担任少先队的总党代表。

正当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妄图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此事关民族危亡的时刻,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卖国政策,残酷镇压中国革命,疯狂“围剿”革命根据地;而共产党内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已经取得统治地位,中共临时中央不但没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反而推行一系列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政策和措施;所以导致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后,又将面临新的反击“围剿”的考验。

在革命根据地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共青团组织发挥了先锋和得力助手的作用。各根据地的团组织积极组织青年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打破封锁,支持前线,成为根据地各方面工作的英勇突击队。1933年8月成立的“少共国际师”用光荣的战绩,让共青团彪炳青史,“共产青年团礼拜六”,用拥军优属,发展生产的实在成绩,给共青团留下了光荣传统。

可是,“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失去了根据地的依托,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程。在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时,团中央局机关干部都被编入部队,负责人民群众工作和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长征途中,每当遇到艰难险阻时,共青团员总是和共产党员一起挺身而出,承担艰巨的任务。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广大共青团员热烈拥护遵义会议的决议,紧跟党中央踏上新的革命征程。各级红军指战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必胜的信念,凭着惊人的智能和毅力,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不久,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共青团中央局很快就于11月重新恢复了工作。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要求,共产国际于1935年7月,向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青年共产国际遵照这一精神立即作出改造各国共青团组织的决定。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八一宣言》,不久公开发表。这个《宣言》在国内传开后,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在红军长征胜利的鼓舞和《八一宣言》的感召下,北平共青团组织配合北平党组织通过北平学联,于1935年12月9日成功地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在全国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而在这场斗争中诞生的青年抗日救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则为中国共青团的改造提供了一个范例。

在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于陕北瓦窑堡召开的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会后又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就使得国内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为了促使共青团更加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在193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要求共青团对自身组织实行根本性的改造,把共青团由无产阶级先进青年组织改造成为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立即按照这个《决定》的要求,首先在西北根据地开展自下而上建立青年救国会工作。

1937年4月12日至17日,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正式成立了由冯文彬担任主任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都普遍建立了青年救国会组织。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共青团改造工作是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才最后完成的。这些地区的共青团组织逐步被一些形式、名称多样的青年救国组织所取代,并承担起带领这些地区青年开展抗日工作的任务。

在各个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的青救会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青年投身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生产,参加民主政权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根据地的各方面工作,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使广大青少年成为完成抗日战争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活跃着各种青年抗日武装,如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抗日青年队、青年游击小组等。他们积极配合正规部队开展游击战,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青年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据晋察冀根据地6个县的统计,青年在区级参议员中占34.8%,在县级参议员中占37.8%,担任县长的占40.8%,可见一斑。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中,青年人更是一支活跃的力量,在青救会的组织领导下,广大青年组织了秧歌队、剧团、识字班等,有效地促进了根据地的文化工作的发展。青救会开办的安吴青训班、毛泽东青干校则成为培养青年干部的熔炉。毛泽东在1939年5月4日曾发表著名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高度评价了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工作,同时就中国青年运动方向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概括。

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青年抗日救国组织的工作受到多种限制乃至镇压,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这些组织的成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广泛团结各界青年,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同各种破坏团结抗战的行为和主张作坚决的斗争,同日伪政权和武装作殊死的搏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虽然共青团组织被改造,但是党领导下青年工作和青年组织的工作并没有中断。党通过这一时期领导青年抗日救亡组织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团的工作理论和指导思想,为后来青年团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广大青年及其它各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5年8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只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同蒋介石签订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就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从1946年6月下旬开始,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大举进攻为标志,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决战开始了。

新的历史使命再一次向中国青年发出了召唤,中国共产党也对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因此,在1946年8月26日和9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两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关于建立青年团的问题,最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会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的主持下,拟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并且在1946年12月5日向各个解放区发出。

在这个《提议》向各解放区发出之前,从1946年9月下旬开始,中共中央青委便根据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延安地区选点开展试验建团工作。1946年10月以后,在延安的冯庄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在延安丰足火柴厂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工厂团支部;在延安的行知中学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学校团支部,这也是人民解放军中的第一个团支部。青年团在延安地区试建的成功,推进了各解放区的青年团试建工作。随着《建团提议》的正式下发,在各解放区都开始了择地试建青年团的工作。于1946年12月24日正式建立的山东省莒南县金沟官庄团支部是山东省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团支部,同时也是解放区试建青年团工作中产生较早的团支部。

在人民解放战争打响前后,由于国民党统治区的各阶层人民都有建立独立、统一、自由、富强的中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所以自1945年12月1日云南省昆明发生了以学生群众为先锋的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运动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区不断爆发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12月发生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1947年5月爆发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是这类群众运动的突出代表。伴随着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不断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这些群众运动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在这些群众运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受共产党影响或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民主青年协会等进步青年组织得到发展和壮大。因此,在国民党统治区虽然没有开展青年团的试建工作,但是斗争的实践为青年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到了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出现人民军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以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土地会议及与之相伴召开的全国解放区青年工作代表会议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在土改中把青年团下层组织形成起来”,要求各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扩大团的试建工作。

此后,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试建青年团工作在各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基层团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在土地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响亮地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战场上敌我力量的对比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新中国的曙光即在世界东方的天际露出。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为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思想、政治、组织上的准备。就是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作出了在1949年上半年召开全国青年代表大会、成立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正式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定。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建立青年团工作加快步伐。为此,党中央决定创办中央团校,着手培训青年工作干部。1948年9月中央团校在河北省平山县两河村正式开学,第一期学员488人在小山村的树林中,席地而坐,以膝盖当书桌,开始了从事青年团工作前的理论学习生活,从他们当中走出了新中国第一批经过专门培训的青年团干部。

在开办中央团校的同时,为适应青年团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共中央还决定开始《中国青年》杂志的复刊筹备工作。1948年12月20日复刊后的第一期《中国青年》出版发行。在这一期上,不仅有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题写的刊名,而且还发表了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复刊专门书写的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期杂志与读者见面后,受到各界青年的普遍欢迎。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时还公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2月18日,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为主任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宣布成立,并且在当天立即召开了筹委会常务委员会议,开始了筹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

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会议开幕时特地向大会发出贺电,指出:“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都证明,青年团是党的有价值的助手和后备军。”毛泽东主席不仅在驻地北平香山亲切会见部分会议代表,还亲笔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出席了大会的开、闭幕式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还为大会题词:“由于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完全胜利,领导青年群众积极参加恢复和发展工业与农业生产,已日益成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协助毛泽东完成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部署后,于4月22日特地接见已经开完会的全国团代会代表,并且围绕青年团的作风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于4月12日抱病代表党中央向大会做了政治报告,结合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全面阐述了青年运动的指导方针、青年运动的方向和团的任务。鉴于任弼时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团组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会代表一致同意请任弼时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

这次大会还分别听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副主任冯文彬、蒋南翔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关于《团章》的报告。经过8天的会议,大会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在通过了团的工作纲领和章程,以及关于团的任务与工作报告、大会结论等决议,选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后宣告胜利闭幕。

在4月22日至24日召开的青年团一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冯文彬等9人为团中央常委,冯文彬担任团中央书记,廖承志、蒋南翔担任副书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又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中国青年运动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闭幕后的第三天,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时间,万炮齐鸣,千帆竞发,百万雄师一举渡江。4月23日,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庄严的礼炮声中诞生了。中国青年团组织从此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二、在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在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因此他们必然进行反扑。1950年美帝国主义利用中国邻邦朝鲜内战爆发之机,悍然纠集仆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且把战火烧向中国,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中国人民深明大义,坚决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旗,向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发起了反侵略的正义之战,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迅速在全国展开。青年团响应党的号召,在广大青年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以提高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动员广大青年做抗美援朝的生力军。

深入、扎实的思想教育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的青年指战员英勇顽强地战斗在最前线,用骄人的战绩和高尚的情操谱写了辉煌壮丽的青春之歌。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是他们光荣的代表。

在国内,广大青年踊跃参军,随时准备走向战场 。1950年12月和1951年6月团中央两次动员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学校,青年们都非常踊跃。北京清华大学学生在9个小时内,就有超过需要人数9倍的青年报名。广大青年踊跃支持前线,确保战场的后勤需要。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年里有3440名团员和2671名青年参加了志愿运输队。广大青年还自觉结合本职日常工作为抗美援朝做贡献,积极参加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国青年号”、“中国学生号”、“中国少年儿童号”飞机就凝聚了广大青少年纯真的爱国情感。

抗美援朝战争是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的。1953年7月27日美军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了自己的名字。此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国军官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一个新生政权的巩固总要有一个过程,中国人民在开展抗美援朝的同时,还面临着十分繁重的社会改革工作。党十分重视青年团在社会改革中的作用,在1950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的一份文件中明确指出:“为了使工会、农会、青年团成为新区社会改革可以依靠的组织,各级党委必须十分注意加强这些团体的工作,特别是青年团应该成为党的最亲密的、最可靠的助手,应该加强它的工作。”

各级青年团组织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在党领导开展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中,充分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有力地配合党、政领导推进运动胜利开展。

党的好女儿、青年团员丁佑君,自愿离开城市,到边远农村参加社会改革工作。1950年9月19日,她在开展征粮工作时,被暴乱的国民党残匪逮捕。面对卑鄙、凶残的匪徒,丁佑君不怕酷刑,不惧羞辱,坚贞不屈,为了新中国的巩固和广大农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她是这个时期优秀青年团员的突出代表。

在新中国成立后,恢复被国民党破坏了的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广大团员和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忘我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青岛第六棉纺厂工人,年仅17岁的女青年团员郝建秀,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在工作中创造了一套细纱工作法。运用这个技术,不仅可以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使工人看车能力由300锭提高到550到600锭。这个工作法如果推广,每年可为国家多生产4.4万余件棉纱,相当于400万人一年用布的原料纱。郝建秀的事迹受到党和政府重视,毛泽东主席曾经专门嘱咐中央办公厅写信鼓励她。1951年10月团中央授予她“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治理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参加治淮工程的300万民工中,有40%是青年。其中青年团员占多数,其团员数是沿淮地区团员总数的40%。团员和青年是治淮工程中的有生力量和突击队。女青年团员金秀兰、甘彩华、谭文翠被评为特等治淮模范。

经过三年的努力,新生的共和国显示出勃勃生机,人民共和国开始走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于1953年6月23日至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这时全国团员数量已经达到900万人。

大会开幕时,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深刻阐述了进入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全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要求青年团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巩固自己的组织,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发挥党的助手后备军作用,带领青年站在为国家工业化而斗争的前列。毛泽东主席在会议进行期间,于6月30日接见了大会主席团,即席就青年团工作发表重要谈话,着重强调“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提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应作为青年团的工作方向,要求党和团的领导机关要学会领导团的工作,要善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的特点,组织和教育青年群众。毛泽东的这个谈话在大会传达之后,代表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朱德出席了大会的闭幕式,勉励青年团要在毛泽东光辉旗帜指引下奋勇前进。

大会讨论并且通过了胡耀邦作的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伟大祖国的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报告要求团员和青年成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知识、守纪律、勤劳勇敢、朝气蓬勃、不怕困难的年轻一代,为逐步实现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这次会议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修改了《团章》,会议最后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青年团二届一中全会上,胡耀邦等9人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青年团二大闭幕不久,在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团的领导给各级党委的指示》。这份文件根据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谈话精神,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青年团工作的领导,明确阐述了团的独立活动的涵义,科学处理了共产党、青年团、青年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运动和青年团建设的理论,为活跃青年团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青年团二大闭幕以后,各级团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的“按照青年特点,开展独立活动”的工作方针,团结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采取青年喜爱的方式和方法,开展独立活动,使青年团工作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

青年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学习、宣传和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活动,协助党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同时向各族青年提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口号,引导青年从祖国工业化大局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投身工业建设。莽莽荒原立井架,翻山跨河寻矿苗,一代青年在新中国最初的建设史上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荣业绩。“走在时间前面”的王崇伦,“党的好女儿”向秀丽等是这一代青年的突出代表。

“向荒原进军”,“向困难进军”,青年团组织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奔黑龙江、走鄱阳、登海岛。在“北大荒”诞生了“北京庄”、“天津庄”……,在鄱阳湖畔建起了“共青城”,把一片废墟的大陈岛变成祖国东海上的一颗明珠……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青年团响应毛泽东主席1955年发出的12年内绿化祖国的号召,组织起数以万计的造林突击队,绿化了大片荒山、荒沟,用青春的汗水让祖国大地披上绿装。

1954年1月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诞生的青年突击队,经过青年团的倡导,迅速出现在各地各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在当时名闻全国。青年突击队活动自兴起后,历时近半个世纪,常盛不衰。在90年代经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青年突击队题写队名后,更是大放异彩。

为了促进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得到持续发展,青年团还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发展文化建设事业。青年团动员青年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组织青年团员建立青年扫盲队普及文化教育,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采的业余文化生活。广大团员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以饱满的热情,青春的活力,为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清新的气息。

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青年建设祖国的热情,表彰优秀青年,传播先进经验,青年团在1955年9月20日至28日召开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这次大会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会上发表了饱含殷切期望的讲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闭幕式,并且与全体青年积极分子合影。这次会议在全国各族各界青年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中共中央对召开这个大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57年,在全国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共八大胜利召开的新形势下,青年团为了召唤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于5月5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并接见了全体代表。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他说:“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积极参加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团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得不愧为祖国的优秀儿女的旗帜,不愧为党在各个战线上的有力的助手。”他还代表党中央要求青年团“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大会听取、讨论和通过了由胡耀邦所作的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工作报告,修改了团的章程,并且一致通过了《关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确切地反映我们团所担负的政治任务和广大团员的意志,大会一致通过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应该将改名以后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过去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历次代表大会相衔接,依照次序加以排列,把下一次团的代表大会定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选出的青年团第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青年团三大以后,正值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走上曲折发展进程之时。在这个曲折的进程中,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怀着尽快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的强烈愿望,积极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做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做战胜艰难险阻的生力军。在技术革新的成果中,有共青团员的心血;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大军中,飘扬着共青团的战旗;在大庆油田的开发中,有共青团员的贡献;在落实克服暂时经济困难的措施的实践中,留下了共青团为国分忧的业绩。

在社会生活经常发生重大变迁的时候,青年人尤其需要思想的武装。为此,团中央在1958年6月作出了《关于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决议》,组织带领青年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潮。在1960年4月10日至20日团中央又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黑龙江现场会”,以推进这个学习热潮的深入发展。这项学习活动在全国青年中普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促进了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在学习毛泽东著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他在短暂的22年的生命历程中,用平凡的业迹,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历史,体现了人类高尚情操和完美品格的最佳结合。他的事迹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个典型一出现,共青团组织及时作出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不久,经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支持和鼓励,这项活动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历久不衰的经常性活动。

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和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深入地开展,促进了广大青少年思想觉悟的提高,在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模范青少年,象爱民模范欧阳海、舍己救人的王杰、钢铁战士麦贤德、“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等就是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突出代表。

1964年6月11日至29日,在国民经济出现全面好转和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2396名,列席代表927人,是历届代表大会人数最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出席了开幕式,接见了全体代表,并且同代表中的部分青年模范人物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会议期间,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他要求共青团要依靠团员,依靠进步青年,按照不同青年的特点和志趣,采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和组织起来。

胡耀邦作了题为《为我国青年革命化而斗争》的工作报告,胡克实作了《关于修改团的章程的报告》,最后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在九届一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同时选出了由29人组成的团中央常务委员会。

这次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全国青年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号召全国青年“一定要发扬我们革命前辈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贡献出一切力量,充当社会主义的突击队。”

这次大会根据当时共青团建设的实际情况,强调指出,坚持共青团的先进性,加强同青年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增强团的战斗力的两个基本条件。大会提出的“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作风,既概括了共青团干部的优点和特点,也针对了“大跃进“以来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这对共青团作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这次大会也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要求青年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地开展所谓”兴无灭资“的斗争,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伤害某些青年。另外,会议还把当时中苏两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论战,套用到青年工作上,提出所谓“青年工作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共青团九大闭幕仅一年多的时间,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就拉开了序幕。随着运动的全面发动,共青团组织和全国人民一道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共青团不仅被说成是“全民团、生产团、娱乐团”,而且各级组织都完全停止了活动,工作机构均被破坏,以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共青团没有了系统领导。在十年动乱初期,由于“左”倾思潮孕育的红卫兵很快就暴露了许多无法克服的弱点,所以在1969年4月召开的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要开展整团建团工作。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的形势下,整团建团工作始终受到“左”的干扰和破坏,所以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整团建团的任务始终没能完成。

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终于垮台,全国人民一片欢腾。

在全国局势逐步稳定的基础上,由于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推动,才逐步开始了对“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的清理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根据全国各地各级团委的强烈要求和全国4800万名团员的意愿,中共中央于1978年5月4日发出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并且在同时组成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团十大筹委会的领导下,于7月恢复了停办12年的中央团校,并且在8月10日举行了复校后首批学员的开学典礼;接着,于9月11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复刊,于10月7日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复刊。与此同时,共青团十大的其它筹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大会召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1978年10月16日,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的具体组织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并且在会议期间接见了出席会议的2000名全体代表。在开幕式上,由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致词。

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人关于科学技术、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和任务的报告。

大会听取、讨论和通过了团十大筹委会主任韩英所作的题为《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听取、讨论了胡启立所作的《关于修改团的章程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会议最后选出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大会于10月26日闭幕。团十届中央委员会选举韩英担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选举25名团中央委员组成团中央常务委员会。

共青团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从1969年4月提出的全面恢复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基本完成。这次会议是一次动员全国各族青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新长征的誓师大会,是共青团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即将开始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大会。

三、在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

 共青团十大开过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所确定的党的工作方针,受到共青团全团的坚决拥护。为了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得到全面地贯彻和落实,团中央及时地在1979年2月19日至2日24日于北京召开了团省、市委书记会议。会议决定,共青团组织要以四化为中心把全团工作活跃起来,共青团组织要从以参加政治运动为主转移到以参加生产建设活动为主的方面来。会议要求要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统一全团的思想,要求广大团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做到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切实把共青团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根据团省、市委书记会议精神,团中央于3月1日发出了《关于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同年9月19日于北京召开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命名表彰大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代表党中央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受表彰人员。全国青年闻讯后深受鼓舞,新长征突击手活动迅速在全国各行各业展开。到1981年全国县级以上题为命名表彰的新长征突击手已达100万之多。广大团员和青年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在各自岗位上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发展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作出许多贡献。

伴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开展,向科学要生产力,搞革新创造和发明,提高劳动效率等一些新观念、新认识在青年中逐渐萌发并且扩展开来。共青团组织及时抓住“苗头”,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学习、掌握科技知识的观念在广大团员和青年中扎根。1979年10月3日至23日,共青团中央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体委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邓颖超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剪彩,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宋庆龄为展览题词。受这次活动的激励,到1982年全国有300万团员和青年职工参加小发明活动,创造发明的成果达10万项。在农村也涌现许多靠科学种田致富的青年,在团中央、国家农委于1982年5月7日至13日联合在山西省夏县召开的“全国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经验交流会”上,有50个学科学用科学的青年先进集体和100个青年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十年动乱和极左思潮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实现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时共青团组织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团中央决定通过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青少年心中重新点燃精神文明之火。

在1979年的第一季度,一些大中城市的共青团组织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月、活动周、活动日的名义,组织当地青少年学生走上街头,开展维护公共秩序、打扫环境卫生、为群众做好事活动。随着这项活动的持续、深入、广泛地展开,逐步在社会上传播了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让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受到触动和教育。1981年2月,团中央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与7个社会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联合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不久这个活动又增加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内容,活动发展成为“五讲四美三热爱”。这个活动不仅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而且在社会上树立了中国青少年的新形象。通过这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动和灵活扎实的思想教育,广大青少年振奋了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精神,增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由清华大学学生首先喊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社会主义多做贡献”的口号,很快成为一代青年共同的心声。

十年动乱中,共青团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团十大闭幕后全团工作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也为全团工作的恢复和组织建设的加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共青团十大提出的“团要成为团结青年的核心,必须有整齐的队伍,严密的组织,坚强的战斗力”的要求,团中央在1980年1月组织全团开展创先进团支部活动,在1981年2月在全团开展“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引导团员和青年深入学习和了解党的路线和方针,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增强团员发挥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使广大团员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经过4年的努力,共青团的各方面工作开始重新恢复和逐步健全起来。到1982年底,全国团员数量达到4800万名,其中2600万名团员是在共青团十大闭幕以后加入团组织的。这种情况表明,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具有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共青团组织正在重新成为团结教育全国青年的核心。

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号召,为全国人民指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向全国青少年展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同时热切期望中国共青团和全国青年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军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共青团于1982年12月20日至30日,在党的十二大闭幕仅3个月后,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动员全团和全国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当好改革开放事业的排头兵。

由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把中国青年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次会议呈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会议始终洋溢着中国青年与革命前辈两代人亲密无间的气氛,充满了党中央对青年殷殷关切之情。会议开幕时,5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向中国青年表示祝贺;会议闭幕时,他们又会见全体代表,与大家合影,并同部分代表亲切地座谈,表达他们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他代表党中央语重心长地指出:“革命的前辈常常说:未来是属于青年的。这个真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具体地、明确地摆在我国青年的面前。共青团的任务,就是团结和带领全国青年,奋勇前进,以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且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

面对这种关怀和深情,与会代表无不为之深深地感动。

大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讨论和通过了王兆国代表上届团中央作的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光辉前程进军》的工作报告,听取了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关于国防建设、中国青年成长道路和国家经济形势的报告,讨论修改了团的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中央委员会。团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由18人组成的团中央常委会和由7名常委组成的团中央书记处,王兆国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共青团十一大闭幕后,全团立即行动,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气的生力军姿态加入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进军中。

青年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的社会力量。根据青年的这一特点,团中央发动青年参加“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五小”智能杯竞赛活动,组织青年开展“为重点建设献青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竞赛活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和文明经营示范活动,极大地焕发了工交、基本建设和财贸战线团员和青年的工作热情。

在广大的农村,共青团组织积极适应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紧紧把握农村青年最关注的“热点”开展工作。共青团首先在农村开展以勤劳致富报告团和发展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内容的“一团两户”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倡导建立青年经济联合体,将这个活动发展为“两户一体”活动。这类活动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商品生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党的领导和团中央各级组织的配合下,劳动致富于80年代中期在农村青年中掀起了一个高潮,有力地配合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青年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给青年就业、成才、施展个人抱负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在改革前,企业管理是青年人很难涉足的领域,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一大批青年企业管理人才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初,乡镇企业和城市中小型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青年管理人员约占全部管理人员的一半,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厂长(经理)、党委书记的比例已接近1/3。为了培养和扶持青年企业管理人才,团中央于1985年2月4日创办了中国青年企业管理者协会。这个协会的诞生不仅适应了青年管理人员成长的需要,而且为共青团工作拓展了新的领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广大青年感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和紧迫,一股“自学热”在青年中酝酿、萌发。共青团中央因势利导在1983年10月发出《通知》,要求团的各级组织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帮助青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项活动受到全国青年的热烈欢迎,有1.2亿人参加了活动,涌现出数以万计的青年读书积极分子。

党中央在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明确指出能否搞好这项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共青团发扬“倡风气之先”的传统,通过系列活动扎实地推进青少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80年代中期,先后开展和推广商业、服务业的“综合包户”活动和在广大青少年中推广礼貌用语活动,有效地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文明的气氛,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在社会上和青少年中越开越鲜艳。

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树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为基础。所以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没有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范围内。从1983年开始,相继有十几个省、市的团组织带领青少年开展寻访革命史迹、搜集编辑史料、兴建历史纪念标识活动。这个活动后来被统称为“学史建碑”活动。团中央及时向全国推广了这项活动,使这一活动得到深入发展,并且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当代中国青少年还需要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榜样。为此,共青团根据时代的要求,给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引导他们前进的当代的楷模。在1983年共青团集中宣传了模范共青团员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激励青少年奋发努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1984年团中央又抓住陕西华山抢险、山西太原迎泽湖抢险、河北石家庄沉绿湖抢险青少年英雄集体抢险救人的事迹,组织全国青少年开展向“一山两湖”英雄集体学习的活动,在80年代青少年当中播撒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思想火种。

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为全国人民确定了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主要政策措施,提出了经济改革的设想和步骤,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共青团立即在当年11月召开了团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动员和带动全国各族青年在“七五”期间建功立业、做四有新人的决定》,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举改革旗帜,创四化大业,做四有新人,为全面完成“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而英勇奋斗。

在共青团全国代表会议结束后召开的团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新当选的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宋德福向全团提出了“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的工作方针,要求全团围绕在四化中建功立业、培养四有新人的主题上,打基础,抓基层,办实事,抓落实。团中央书记处率先垂范,带队深入基层,全团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也纷纷下基层、抓落实。经过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全国230万个团支部都活跃起来,都生机勃勃地发挥作用。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全团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的落实,而且增进团的领导机关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因此有力地推进了团的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

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第十个年头的时候,共青团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精神,在1988年5月4日至8日召开了中国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027名会议代表肩负着5600万团员的重托,会聚北京共商共青团工作大计。会议开幕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在党中央给会议的祝词中,要求青年一代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树立崇高的理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爱国主义热忱,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争做新一代创业者,自主、自强,用自己诚实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和讨论了宋德福向大会作的题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工作报告,并且按照会议议程的安排对逐项议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议,最后根据充分发扬民主和协商一致的原则,经过无记名投票的形式,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和《关于实行团员证的决议》,确定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青团代团歌,选举产生了中国共青团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共青团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25名中央委员组成团中央常务委员会,由8名常委组成书记处,选举宋德福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在共青团十二大召开之际,适逢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性发展阶段之时。这时,尽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困难。面对这种形势,共青团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服务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大局,努力为发展生产力做贡献,努力做维护安定团结社会局面的促进派。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针对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共青团组织以“活血化瘀”为重点,开展了深入扎实的工作。在1990年初,团中央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组织,从全国挑选了12名表现优秀、成就突出的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组成“奋斗者的足迹”报告团,于当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在北京、河北、上海等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央国家机关举行了近40场演讲报告会,直接听众5万余人,使得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受到了生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共青团组织开展的这一类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富有青春气息的思想教育活动,不仅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激发他们立足本职,着眼全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谱写更加壮丽的新乐章。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全团各级组织已经初步摸索出一套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作用的办法和途径。80年代初期兴起的“五小”发明活动,这时已经直接进入企业的生产领域,变成广大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锐意创新、顽强攻关的具体行动,有效地促进了青年工人素质的提高。共青团组织的生产突击竞赛活动,已经被纳入企业生产活动有序轨道,竞赛活动的辐射面得到扩大,竞赛内容也变成以“优质、高效、低耗、安全”为核心。1989年9月至1991年4月由共青团组织倡议发起的“青春在旅游业中闪光”主题活动,不仅促进了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充分展示了新一代旅游业青工的精神风貌;而1990年10月由共青团组织会同有关部委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首届青工技术大赛,则有效地把广大青年工人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转移到学知识、学技术上来。在各级团组织的不懈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的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多方面显着的效益,遍布乡村的40万“青年星火带头人”,成为科技兴农的骨干力量。团中央倡导和支持的“东西互助”活动和“脱贫致富小开发”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700万个“脱贫致富小开发”项目,为老少边穷地区带来了告别贫困落后的希望之光。据不完全统计,在1984年至1991年的8年中,青工每年有2亿多青少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共建设有一定规模的青年绿化工程5500多个,绿化面积达2300多万亩。其中3000公里长的青年防护林,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青年造林绿化工程,更是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在绿化造林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同时也是在祖国大地上矗立起共青团的绿色丰碑。

共青团在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新时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党也在这个时期中给予了共青团巨大的关怀。1989年7月16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刚刚担任总书记职务22天,就出席了团中央的常委扩大会。在会上,他不仅充分肯定了共青团的工作,而且明确指出了团的工作方向,并且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工作,都要关心青年成长。同年12月21日,党中央又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这个文件正确地解决了加强和改善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了共青团的任务和职能,从而为共青团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团的体制改革的探索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通过“下基层,抓落实”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团中央先后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建设纲要(试行)》两个文件,明确提出进行共青团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团的性质,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而不是改变团的性质;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团的社会职能,而不是改变团的任务;是为了理顺党团关系,而不是摆脱党的领导。

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扎实的工作,团的体制改革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团的工作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

改革促进了团的组织建设。通过改革的实践,团的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了团的基层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主动加强了团支部建设工作,从而使基层团委的作用得到强化,为使团的基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建立稳定的运行机制打下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团组织还加强了团员的发展工作,不断为团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在此同时,团组织还积极协助党的组织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认真、负责地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使得一大批有志青年在党旗下,举起了右手,发出了庄严的誓言。

改革促使团的外部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共青团根据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了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工作,在领导机构中设置了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办事机构,同时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循序渐进地推进青少年立法工作和政策配套工作。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努力,在1991年9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青少年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于1992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实施。各地的共青团组织也在这时积极开展地方性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在各地也相继诞生了一系列青少年法规。这些青少年法规的问世,使共青团的一些工作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为共青团充分履行社会职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改革推进了共青团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共青团的青少年报刊、书籍和音像出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团中央和各地团组织制作了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产品,力求能够从各方面满足全国青少年的需要。在此同时,各级团组织还积极恢复和创办青少年宫、青年之家和青少年活动营地等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帮助广大青少年开展丰富多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内容健康、格调高雅、气氛轻松、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中得到休息和放松,获得教育和启迪。为了全面提高共青团干部的素质,加强团干部的培养工作,共青团在1985年12月开办了全国第一所培养共青团工作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接着,又在1987年创办了共青团全国电化教育中心和全国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编辑出版了一大批适用于各级团校使用的教材和音像制品,较好地满足了各地培训共青团干部工作的需要,同时对于团干部岗位培训工作走上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全团逐渐深深地感受到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所以加强共青团工作理论的研究工作成为全团上下共同的呼声。从这种现实要求出发,1991年9月7日,一个全国性专门的青少年理论研究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些工作机构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全团的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共青团工作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改革开放为共青团的国际、国内的各种联系交往拓展了新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共青团领导下的青联、学联工作日趋活跃,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各族青年的团结,促进了各界青年的交往,尤其是同港、澳、台各界青年的交流更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青年是面向未来的,青年间联系交往的深入发展,必将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在国际交往方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为共青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青年国际访问代表团的足迹遍及五大洲,世界各国的青年朋友也经常成为中国青年的客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才真正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推进和活跃了全团带队工作。在改革开放时期,团中央建立了专门协调全国少先队工作的机构——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少工委”)。在少工委的组织协调下,少先队工作本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创造杯”竞赛活动,“达标创优”活动等活跃和加强少先队的基层工作;同时通过树立以赖宁、“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等少年儿童的学习榜样,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综合提高。新一代中国少年儿童在茁壮成长,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扩大了共青团的工作领域。改革促进了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改革也拓展了共青团的工作视野。共青团自1989年开始,通过组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中国国情出发,发起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实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活动,并且把这项活动命名为“希望工程”。这项活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许和支持。邓小平亲笔为“希望工程”题词,还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在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的支持下,“希望工程”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此同时,一批以中国青旅、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团办经济实体相继出现,这类经济实体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开展经营活动,创造了一定的效益和规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实体的出现促使共青团直接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使一批有才华的青年脱颖而出,同时也增强了共青团的经济实力。

由于共青团能够主动地在改革全局中进行自身改革的探索,所以团的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事实充分说明,改革为团的建设和团的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奋勇走入21世纪

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谈话,明确回答了多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回顾和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90年代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任务,同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规划了本世纪90年代继续前进的正确航程,进一步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理想的壮丽前景。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是中国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为了贯彻中共十四大会议精神,使共青团组织在中华民族振兴,实现跨世纪宏图伟业的过程中,再创新局面,再谱新篇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3年5月3日至1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1420人,代表全国270万个基层团组织和5680万名团员。

会议召开时,江泽民、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胡锦涛代表中共中央以《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题向大会致祝词。这篇《祝词》深刻阐述了当代青年和共青团所应承担的崇高使命和所应肩负的时代重任,同时殷切期望广大中国青年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一代和道德高尚的一代。

共青团十三大审议和批准了李克强代表共青团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题为《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这个报告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15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取得的显着成就和基本经验,突出地阐述了当代青年在跨世纪发展进程中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同时明确地提出了共青团在此后五年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65名中央委员和11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团十三届中央委员会。5月10日大会闭幕前,共青团十三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新的团中央领导机构。团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由30人组成,书记处由7人组成,李克强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共青团十三大闭幕以后,团中央为了能够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青年工作发展战略,决定在1993年6、7月间,组织团中央机关的105名工作人员,由书记处全体成员分头带队,分7路深入到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始了主题为“新时期我国青年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的大型系统调研活动。这次调研结束后,在团中央书记处的组织领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总结大量的调研资料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出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

1993年12月5日至7日,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并且通过了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使全团有了具体落实共青团十三大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蓝图。

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后,全团按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的要求,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有步骤、有重点地启动和推进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具有光荣传统的共青团在中共十四大路线和方针的指引下,开始向着21世纪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1993年12月中旬,团中央和全国铁道团委组织两万余名铁路青年志愿者在京广铁路沿线率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帷幕。接着,在1994年1月2日团中央又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掀起“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94新春热心行动”的高潮。全国百万大中学生志愿者走上车站和街道,义务进行铁路春运服务和社区服务。2月中旬,团中央、全国青联实施“为科学家、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3月5日和6日是全国实行新工时制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在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发起了“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奉献日”活动,并以此为开端,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走上更加经常、更为规范的轨道,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和大旗从此遍布神州大地。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北京等地的青年志愿者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等大型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广西柳州、云南丽江等地的青年志愿者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中,锻炼成为抢险救灾中一支召之即来,能打硬仗的生力军。

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志愿者社区公益服务、大中学生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扶贫接力计划和扶贫服务团“三下乡”活动等全国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参与面和社会覆盖面。

1996年7月,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对唐山青年志愿者为残疾人开展志愿服务予以充分肯定,并准确地概括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意义。当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也对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兴起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当代中国青年豪迈的宣言书,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青年有信心、有力量担当起民族振兴的责任,他们将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播撒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种子。

199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岗位)”挂牌仪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30个单位、部门首获这项荣誉。这一活动标志着全团开展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拉开了序幕。2月5日,团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意见》。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牌匾题字。4月8日,团中央与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在首都机场为民航系统的4个“青年文明号”先行示范单位授牌。此后,团中央又先后与铁道部、建设部、内贸部等部门联合多次举办了“青年文明号”活动的现场会,会同一些行业部委下发了行业实施“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文件,使这一活动迅速在各基层单位广泛展开,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集体会聚到这块代表了最高职业文明的牌匾下面,他们以一流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业绩为目标,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共振,与青年的立志成才共鸣,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青年文明号”活动用全新的方式公开了中国青年对社会的承诺,以优质的服务、文明的风尚加强了千家万户的联系。因此,这项活动在全国一铺开,各地如久旱之得甘霖,纷纷将这项共青团的活动推广成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

在“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方兴未艾之时,“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亦在紧张策划启动。1994年2月8日,共青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国企业青工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通知》,奏响了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序曲。继之,在7月8日,中国青年科技园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这是团中央、全国青联推进“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一项具体行动。8月9日至10日,团中央又召开了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研讨会,围绕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战略意义、跨世纪青年人才的时代素质和成长机制、跨世纪与青年工人培养战略等专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共识。9月2日,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工技能月”活动启幕。在这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青年技术能手推广先进操作法,在全国3000多家企业开展绝活表演,有2000多万青工参加岗位练兵活动,1000多万青工参加拜师学艺等系列活动。1994年12月22日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120名全国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青年英模在主席台上就座,首都各界青年3000余人参加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2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接见了参加全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的代表。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全面启动。此后,这项既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又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的活动迅速在全国各行各业全面推开。

在各类企业中,“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主要围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展开。“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一座宽阔的桥梁,召唤着千百万有志有为的青年走向成功,走向成才,走向新世纪。

在广阔的农村,“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则围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展开。这个活动以农村基层团组织为依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以农村青年为对象,通过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994年以来,在共青团的组织下,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的近百万青少年先后参加了形式多样的成人预备期教育活动。1995年4月,团中央决定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的16至18岁的中学生中先期开展成人意识和成才意识的教育,举行18岁成人宣誓仪式,并将这一活动纳入“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在经过一段实践以后,这个活动逐步进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普及化的轨道,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过程中,各级共青团组织在积极与国家教育部门配合,精心实施“青年学生跨世纪素质发展计划”,全面推进“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大力兴办“希望工程”。与此同时,还特别注重发挥共青团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多方拓展培养人才的渠道。为了促进更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青少年典型的榜样和导向作用,同时也为了发现、培养和扶持杰出的青年人才,营造优秀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中,共青团建立了一套评选、表彰、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的制度,每年都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使神州大地呈现一派青年人才不断涌现、群星灿烂的壮观景象。

共青团十三大以来,共青团在大力推进两项跨世纪青年工程的同时,还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新路子,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指示和要求,不断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建设工作,为团的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994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问题的决定》。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共青团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月23日至25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团十三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了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带领亿万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成才”的要求,确定了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推进共青团的建设的工作方针,同时审议通过了《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团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要求团的各级组织围绕青年的根本利益,把育人与建功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青年服务体系和巩固调整发展基层团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把服务青年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团的建设。

团十三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团中央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集中全团的智能,于1995年3月正式向全团推出了“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简称“服务万村行动”)。这个活动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对贫困乡村青年农民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政策服务、资金服务焕发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实施“服务万村行动”中全团上下注意突出一个“实”字,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农村青年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为了给农村青年掌握致富本领、寻找致富门路提供具体的帮助,团中央建立了16个涵盖农业技术主要门类的全国青年星火培训基地,省、地、县团委建立科技培训推广基地近两万个;为了切实解决农村青年在开展脱贫致富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团中央建立了“服务万村行动”信息中心,基层团组织则结合本地实际组建劳务中介机构,介绍贫困地区青年到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此外,自1995年以来,各级团组织还积极发动和组织数百万名大中学生分赴各地农村,广泛开展以扫除文盲、科盲、法盲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扫盲和科技服务活动以及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同时发动社会捐赠,为农村学校建立希望书库、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建立书屋;团中央还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文件,对5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团组织兴办扶贫开发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同等优先,重点扶持的政策,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多方为农村筹措扶贫开发资金。中国共青团积聚了青年人的朝气、智能 、勇气、信心,向徘徊在中国田野上的贫困幽灵开战,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服务万村行动”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人的支持、鼓励和表扬。

由于“服务万村行动”的方向正确,措施得力,使得农村松散瘫痪团组织大幅度减少,农村团干部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状况明显改善、实力大大增强,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开始出现令人欣喜的局面。

共青团在开展“服务万村行动”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和新经济领域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合理调整团的组织机构,使之达到强化功能、焕发活力的目的。团的各级组织把发展团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宏大,能发挥模范作用的团员队伍;以多出人才为目标,注意把团干部培养锻炼成为适应团的工作现实需要和未来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青年成长进步为着眼点,走出团的基层建设新路,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组织运行机制。共青团组织和工作开始逐步向着以育人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法律手段和组织优势,协同社会力量,实施目标驱动和按体系运作的工作系统方向发展,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共青团的思想建设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各方面工作的基础。团的各级组织在研究和分析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团的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要求,明确认识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团,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共青团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共青团承担跨世纪历史使命的需要,是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和党对共青团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共青团中央在1993年2月19日发出《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安排》,此后还有计划地在中央团校举办省级团委书记读书班,引导广大团干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便于广大团员和青年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观点,在1994年5月团中央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编选出版了《邓小平著作选读(青年读本)》。这一系列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团干部、团员和青年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共青团的思想建设。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此前后,中共中央还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共青团的各级组织认真学习、理解和领会党中央的各项决策精神,正确把握党中央的总体部署,积极引导各地团员和青年通过开展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实践活动培育青年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引导团员和青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正确对待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支持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根据党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以国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变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使共青团真正做到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动员大会。这次大会为社会主义中国阔步走向21世纪奏响雄壮的序曲,向中国青年发出了时代的召唤,同时也展示了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为了动员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召唤,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国共青团经过精心筹备,于1998年6月1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1469名各界青年代表满怀壮志豪情,肩负着6850万共青团员的嘱托,共议中国青年跨世纪的宏伟大计。

党中央对于这次会议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和支持。会议开幕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到会祝贺,并且在开幕式前亲切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与他们合影留念。在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向大会发表题为《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的祝词。他在祝词中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青年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高度评价了青年和共青团的历史作用,同时希望跨世纪一代青年要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科学信念,努力学习实践、掌握过硬本领,培养优良品德、弘扬文明新风,矢志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创新,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实践中成长进步,贡献力量,建功成才。6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还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成员及部分团十四大代表座谈,并且在座谈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党中央对共青团和青年的关怀和期望使得全体代表深受鼓舞。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周强代表共青团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周强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共青团十三大以来的工作后指出:在跨跃世纪的新征途中,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继续深化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服务万村行动,努力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信念、发愤学习、锐意创造、自觉奉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努力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这次会议最后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并选举产生了由177名中央委员和118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在共青团十四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由23人组成的团中央常委会和由7人组成的团中央书记处,周强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共青团十四大刚刚落幕,中国就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各级共青团组织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积极配合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于抗洪抢险斗争。与此同时,团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为了把团十四大制定的跨世纪青年工作任务切实落到实处,又集中了全团的智能制定出《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这个《纲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跨世纪发展,着眼于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针对共青团在跨世纪征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实现跨世纪新发展的战略措施,从而为全团工作规划了十分明确的发展蓝图。此后,团中央带领全团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实现“十五”计划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纵览80年共青团的历史,不难发现,站在时代潮头,高举真理的旗帜,为了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强盛团结青年跟党走,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始终是共青团的主旋律。展望未来,这个主旋律必将作为中国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在21世纪奏得更加激越,更加壮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跨世纪的伟大事业。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上肩负着民族的希望。面对新世纪的宏伟目标,中国共青团绝不会辜负党的信任,人民的期望,一定会在新世纪奏出更加雄浑壮丽的青春乐章。

伟大的事业,必将造就新的辉煌的历史。

上一条: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下一条:中国共青团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