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作者: 时间:2021-06-08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新时代。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理念越来越清晰。高校课程体系,无论是专业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均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基于以上背景,督导处特别邀请澳门官方游戏网站思政部张艳利副主任为大家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个项目,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思政课程”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简称,指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而“课程思政”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两者不是文字次序的调换,区别在于: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组合,而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体系。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角色迥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了“思政课程”的角色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由此可见,“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循环、是载体。

2.“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方式有别

“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设的,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规定的学时学分,以“灌输”为基本理念,旗帜鲜明地表明应树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属于典型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是从“大思政”理念出发,充分挖掘相关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上,教师要“明道、信道”,旗帜鲜明地站稳立场。

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职能不同

“思政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是“铸魂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不能单打独斗,要形成合力,就必须拓展渠道和载体,而“课程思政”的“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当中。

换句话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虽然都承担有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但对“思政课程”来说“应当、必须”,是分内之事,而对“课程思政”来说是“应当”而非其本职、本位。

4.“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功能归一

两者都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政课程”是主渠道,“课程思政”是微循环。我们既要防止主渠道超载,微循环闲置,要激活微循环,舒缓主渠道,也要防止微循环取代主渠道使主渠道闲置。而要使两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

三、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1.重点是什么?

“课程思政”要以系统化的思维,结合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专业及实践课程教学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技能教育,但对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多数教师认为是思政课的内容,这一现象就容易出现“重成才、轻成人”的问题。而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是我们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解释,说明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

所以,任何课程的老师都要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依据课程标准,用正确的育人观来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三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难点在哪里?

“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课程与思政的融合,而且要恰当的融合。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

①学知识点。学习哲学、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相关知识点,今年的“四史”学习教育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②找结合点,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找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点,融入思政元素。③练融入点,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要“掰开来揉碎了”讲,不要生搬硬套,要用身边的事、用学生们的语言来讲。

3.关键点的把握?

实施“课程思政”没有成熟的范式,只要方向正确、内容对,就要去大胆尝试、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贵在自然融入,不要勉强或胡乱“联系”,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能跟育人联系起来,但是“可以用”不等于“必须用”,并非越多越好,要恰当适当的用。重在严谨贴切,教学时如果联系的思政理论吃不准,可通过官方网站查阅相关资料,不可随便讲,要有边界意识。

4.成效看什么?

实施“课程思政”,要看有没有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新区碧莲路801号  电话:0391-8767071 传真:0391-8767010 邮箱:gxjixiex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