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课程都有较大程度缩减,但现行必修的课程当中基础课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完善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建设管理。
关键词: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
正文:
我校基础部虽说成立较晚,但在校领导的关心和老师们的支持与配合下,各项工作都能较快走上轨道,并积极支持、配合了学校及其他部门的工作。现对近一年基础课程加强教学管理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我校基础课程的特点:
我校虽然作为一所工科院校,但对基础课程一向都较为重视。三年制中专、五年制大专以及高职虽说经过课程调整,基础课程都有较大程度缩减,但现行必修的课程当中基础课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也是由于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决定的。
我校基础课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基础作用。
基础课程的作用,首先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准备,各个专业都离不开基础课程所提供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其次是衔接作用,中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在过去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需要一个过渡,从学习习惯到课程认知都需要一个过程。
2、后续任务多。
政语、数理化、体育三个教研室都存在这个现象,这是由于基础教育的连续性决定的,也都是不能任意舍弃更改的;
3、重头课多。
往往一个年级,不管所学专业是否一致,基础课程开设都相同;
4、课头繁杂。
由于各个专业的课程要求不同,对于基础课程的时间安排也不尽相同,有些相差甚远,比如《邓小平理论》,这个学期课时从7到14周都有,相差一倍以上。
5、牵涉班级多,查询量大。
据不完全统计,因各种因素致四个系前来查询成绩及其他问题,在本学期开学六周以内都有,近30次之多。
6、资料统计任务量大。
在学校各种教学情报资料收集中,与基础课程相关的统计较多,任务比较多。
二、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措施
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即便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程的基础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对这一重要意义有了统一认识之后,基础部成立以来就不断对基础课程的管理进行探索研究,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计划管理
1、按照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反映适合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体系,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的教学计划要保持相对的稳定,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需作修改的调整时,须由基础部组织相关教研室讨论通过,由部提交申请报告和修订意见,到教务处批准方可施行。
2、编选适用的教材。教材是课程之本,所选(或所编)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尽可能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获省部级奖励或教育部推荐的统编教材(不使用低层次教材),自编教材有请有关专家审定质量。教材由课程的授课教师共同确定、基础部组织讨论批准。还要遵从教材管理有关规定。
3、填报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单》,《教学任务单》中课程门类、学时、实践考试考察等环节与教学计划一致,在本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将下学期的报教务处。如遇特殊原因不能按教学计划开课,应提前写出申请报告,说明原因和解决方案,报教务处批准备案。
4、认定任课教师的资格。主讲教师应具备教师资格,非专业教师系列人员任专业课须经基础部组织考核、部主任同意并报教务处批准。(新教师应先经过系统听课和指导等严格训练,在教研室试讲通过后报部主任批准后方可上课,并应安排指导教师。对开新课的教师应对其所开课程的学时、开课准备情况进行了解,认定具备开课能力后由部主任批准。)
5、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按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用具、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参考资料等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保证按教学计划完成全部教学环节。
6、检查教学进度。
(二)、教学过程管理
1、组织好课程计划的实施,要保证课堂教学严格执行已排定的课程表,不得随意调课、并课、停课或增减课时,如因特殊情况需做更动,应由应课教师填写“调课申请表”,部主任同意签字,报教务处备案。
2、监控和协调各项教学活动。深入课堂和实验室,了解教学过程的运转情况,进行质量检查,协调各种矛盾,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采纳任课教师、学生、教学督导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3、严肃教学纪律,树立良好教风、学风。教师要热爱教学工作,树立高尚师德,为学生树立典范。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完成各项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三)、教学质量管理
1、做好日常教学质量检查工作。通过听课、召集座谈会、个别师生访谈、抽查教案和笔记、了解作业或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等进行调查、分析,对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抓紧抓实教学评估工作。每学期要求制定教学评估计划,组织有关人员的课堂进行教学质量较深入地评估,评估结果应即使反馈并将评估总结上报教务处。
3、组织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应有计划地举行公开课、观摩示范课和教学经验交流会,不断总结成绩,激励先进。
4、严格执行考试制度。把好命题关、考场关、评卷关和补考关。要按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保证试题库和试卷库的质量,坚持教考分离,杜绝人情分,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总结,改革考试方法,不断增加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5、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制度。年终要以人事处工作考核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量为内容,由任课教师写出教学工作总结及填写年度工作考核表,教研室进行评议,部领导做出鉴定,归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6、教师个人要认真填写教师业务档案。从每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到一个学期工作完成,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自我总结。
(四)、教学建设管理
1、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促进教研室活动,推动科研和教学研究方向多出成果,带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教研室建设。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督促检查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教学情况。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保证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教学档案是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不仅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长期工作查考作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实施记录、总结、教学检查结果、成绩、试卷分析等均应及时归类入档,按要求输入微机,利于总结和资料管理,较少相关查询的工作量和时间。基础部领导要督促检查,保证教学档案材料完整、可靠。教学档案管理要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对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人,建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档案。(见附表)
4、抓紧师资队伍建设。将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摆上议事日程,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制订个人进修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制订师资培养计划,并落实到人,做到定方向,定任务要求,定措施,对新教师还要定指导教师,使“传、帮、带”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作用。尽可能支持骨干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学术会议,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后均应写出书面汇报或在部业务会议上汇报交流。鼓励或支持教师的科研活动。
附表:基础部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