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学校作为培养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一重要讲话,抓住了思政课面临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政治方面、情怀方面、思维方面、视野方面、自律方面、人格方面的具体要求,是指导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鲜明的政治底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理想航标。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帮助和引导当代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直接面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群体,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宣讲者,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素养。
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家国情怀世代相传,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没有个人的尊严。我们只有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身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是谁,跟谁走”的根本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同时,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有针对性地进行。
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要求教师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在润物无声中传播真理。思政课教师要有综合的知识视野,不断自觉更新知识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重要专业知识,及时全面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做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衔接、纵横捭阖、融会贯通;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引导学生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世界大变局为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讲好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精彩故事;要有纵深的历史视野,科学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地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思政课教师要在知识、国际和历史的三维构架中提升业务能力,用深厚的知识素养引导学生,用客观的纵横比较说服学生,用真实的情感投入打动学生。
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析批驳错误思潮和观点,加强正面引导,提供理论支撑;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自觉规范一言一行,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思政课堂是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神圣殿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是广大教师队伍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关键力量,理应在师德师风方面成为广大教师队伍的表率。如果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口不应心、言不由衷、知行分裂、言行不一,就不可能赢得学生、赢得未来。如果不从自身寻找问题并加以改进,反而总是责怪学生顽劣厌学,长此以往,就会陷入缺乏自我认同、丧失教学动力的恶性循环。思政课教师在教育学生不做“两面人”的同时,自身要以严于律己的精神做到这一点,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教学。
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人格魅力是人的信仰、气质、品德、才智等汇聚而成的感召力量,是感人、服人、率人的软实力。一个人有没有人格力量关键在于有没有科学世界观的武装和科学方法论的支撑。一个有科学世界观武装并掌握了科学方法论的人必定是一个精神丰富、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和人格完善的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常怀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肩负起道义使命、政治使命、道德责任和榜样责任,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和政治任务。
--原文摘自《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