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北京时间4月4日22时17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此时节,我国南北气温普遍回升,杏花微雨,桃李争艳,天下皆春。
据《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在春分后半个月,此时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满眼春意。尤其在我国江南,清风细雨构成一幅诗意清新的民俗水墨画。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曰明”,清、明二字叠加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天地之间,纤云四卷,清风吹空,光影四射,温暖晴和。“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形容词。
一、清明农谚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二、清明三候
古人把清明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就是说在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三、清明的习俗
宋代赵令畤的《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写道:“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清明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落花缤纷,正是惜春时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春秋时的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传说是在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
清明作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除了祭祀先人,各地还有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赏玩春色,也算是转换心情的一种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